這里登載的一組文章,或許能使您對國際貿易中的有害生物風險及其分析、管理有個初步了解。 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1.起始 通過識別有害生物及其環境條件界定其危害。 (2)確定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地區。應盡可能確切地確定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區,以便收集這些地區的信息。 2.有害生物風險分析 首先要確定有害生物是否是檢驗性有害生物,即是否對受威脅的地區具有潛在的經濟重要性(經濟重要危害性標準)、但尚未在該地區發生,或雖已發生但分布不廣(地域標準)并進行官方控制??梢缘贸鲲L險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是否需要和可能降低的結論。如果是超過了一個國家所確定的適當的保護水平的風險是不可接受的風險。 (2)評估傳入和擴散的可能性。評價有害生物進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和定殖后擴散的可能性。查明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地區中生態因子利于有害生物定殖的地區,以確定受威脅地區。 3.有害生物風險管理 確認可以降低風險的選擇方案,評價這些方案的效率和影響,并決定或推薦可以接受的降低風險的措施。 (2)確定和選擇適當的風險管理方案??紤]選擇各種植物衛生措施和各種植物衛生措施的組合,包括:應用于貨物的措施、為阻止或減少在作物中蔓延的措施和確保生產地區、產地或生長點或作物沒有有害生物的措施,國內的控制措施以及禁止輸入的措施。 風險分析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在選擇有效的降低風險的風險管理方案時,要運用風險評估結果所決定的風險控制方法及其對風險的削減程度。在風險評估中可以確定采取措施前的基準風險水平,在風險管理中將這一基準風險水平與采取措施降低后的風險相比較,測定植物衛生措施的有效性。 有害生物風險分析要確認風險評估和降低風險的風險管理措施相關的“不確定性”,明確不確定性的領域和不確定性的程度。不確定性是由于信息的不完整或可獲得的信息的不斷變化造成的。確認不確定性的目的是給決策者提供盡可能完整和客觀的意見。 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由來 在中國,多年沿用下來的叫法是“病蟲害危險性分析”,后來改用“有害生物”來代替“病蟲害”稱“有害生物危險性分析”。由于國際交往的不斷增加,特別是90年代以來植物檢疫全面參與中國“復關”談判,人們開始認識到“危險性”的提法不夠準確,1995年在廣泛征求植物檢疫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正式將英文Pest Risk Analysis譯為“有害生物風險分析”。 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重要性 風險分析的重要性表現在如下4各方面: 2.風險分析是WTO各成員國動植物檢疫決策的主要技術支持。 4.風險分析能強化檢疫對貿易的促進作用,增加本國農產品的市場準入機會。
風險會導致損失,構成風險的因素既有實質原因,也有人為因素。國際貿易中,貨物的流動帶來了動物疫病或植物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異地傳播的事件難以避免了,也就是說,國際貿易中存在著有害生物帶來的縫隙那。
本頁關鍵詞: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程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