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是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陸軍Natick實驗室和美國Pillsbury公司共同開發的,最初是為了制造百分之百安全的太空食品。20世紀60年代初期,Pillsbury公司在為美國太空項目提供食品期間,率先應用HACCP概念。1971年在美國國家食品保護會議上HACCP首次被明確提出,1973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首次將HACCP食品加工控制概念應用于罐頭食品加工中。1985年,美國科學院(NAS)建議與食品相關的政府機構應將HACCP方法應用于稽查工作,并要求食品加工業強制執行。1986年,美國國會要求美國海洋漁業服務處(NMFS)制定并實施一套以HACCP為基礎的水產品稽查制度。 由于NMFS在水產品上實施HACCP取得顯著成效,且各方面條件也比較成熟,FDA決定對國內及進口的水產品強制實施HACCP,在1994年元月公布了水產品強制實施HACCP草案,并于1995年正式實施。 1995年12月,FDA根據HACCP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水產品法規,以確保魚和魚制品的安全加工和進口。該法規強調,水產品加工過程中的某些關鍵性工作要由受過HACCP培訓的人員來完成,并由這些人員負責制定和修改HACCP計劃,并審查各項紀錄。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微生物規格委員會均竭力推薦HACCP,認為它是最有效的食品危害控制方法。 4 HACCP的七大原則 1985年美國科學院關于在美國食品加工廠強制實施HACCP的建議導致1988年美國食品微生物標準顧問委員會的成立。該委員會規范了食品工業和執法機構應用HACCP的七項原則,以確認制造過程中的危害,監控關鍵控制點,防止危害的發生。此七大原則如下: (1)進行危害分析并評估危害程度 對原料、制造過程、運輸至消費的食品生產銷售過程的各個階段,進行評估分析,確定其潛在的危害并制定預防措施。 (2)確定關鍵控制點 確定制造過程中能消除危害或降低危害發生率的點、操作或程序,可以是過程中的任一階段,包括原料、配方和/或生產、運輸、調配、加工和儲存等。 (3)確定關鍵控制點的界限 建立關鍵控制點(CCP)管制界限,確保CCP在控制范圍內。 (4)建立監測方法 建立監測CCP的程序和方法,可以通過測試或觀察進行。 (5)制定糾正措施 當監測系統顯示CCP超出控制范圍時,則需執行糾正措施。 (6)建立資料記錄并保存文件 建立所有程序的資料記錄,并保存文件,以便查閱和證明。 (7)建立審核程序 建立審核程序,確保HACCP體系的有效實施。通過審核,收集數據資料,以審查HACCP計劃實施是否得當。確認的主要范圍為; ①用科學方法確認CCP的控制界限。 ②確認HACCP計劃的功能包括最終產品的檢驗、HACCP計劃的審批、CCP記錄的審閱及確認各個步驟已被執行。 ③內部審核,審核內容包括記錄、流程圖和CCP的確認。 ④外部審核及符合政府相關法令。 美國是中國出口水產品的第三大市場,海關統計,2000年的對美出口量為8.2萬噸,外匯收入2.1億美元。為保證中國水產品在FDA的海產品HACCP法規生效后能繼續順利進入美國市場,商檢部門開展了HACCP的培訓、評審和驗證,以及向美國FDA提供符合要求的中國工廠名單和出具證書等工作。目前,中國已有部分水產品加工廠通過了中國商檢的HACCP評審。
2 HACCP的發展
本頁關鍵詞:實施HACCP體系確保食品安全衛生